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位于中国香港,简称“岭大”,诞生于1888年的广州,亚洲博雅大学联盟创始成员,世界博雅院校联盟成员。
岭大奉行博雅教育理念,其在2015年获《福布斯》杂志评为亚洲十大博雅学院之一,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影响力排名"中的“优质教育”方面位列世界第二。 在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发表的2019年度报告中,岭大连续第二年在“本科生教学体验所获质素及价值满意度”一项中获得本地大学的高评分。
岭南大学专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其管理学及工商管理学在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排在全球第301-400名。在2023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岭大的社会政策及行政管理学排名世界第51-100名,中国(含港澳台)第7名,哲学排名世界第101-150名,英语语言文学位列世界第201-250名。而会计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社会工作学及社会政策和哲学的研究更为全港之冠及第二。
1893年,格致书院脱离美国长老会,在纽约另组董事局(Trustees of the 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成为一所不属于任何教会的基督教大学。为免卷入政治旋涡,格致书院迁往澳门暂避。
1903年,格致书院改名Canton Christian College,中文校名亦改为岭南学堂,是为“岭南”用作校名之始。在澳门流寓期间,岭南学堂更一度考虑迁往九龙。
1904年,岭南学堂决定迁回广州,并在广州河南康乐村购下三十多英亩土地,成为日后岭南大学的永久校园。
1912年9月,学堂的中文名称改为“岭南学校”,英文名称则不变。
1926年,国民政府颁布私立学校立案规程,禁止外国人在中国办大学,岭南学校亦在被禁之列。岭南学校随即成立以华人为主的校董会,以取代纽约董事局,并准备由华人接手主理校务。
1927年1月,校董会推举一直襄助校务的锺荣光为校长,李应林为副校长,展开华人领导岭南的新一页。岭南亦正式易名岭南大学,英文名称亦相应改为Lingnan University。岭南大学于是年3月向国民政府呈请立案,确定为国际性的私立基督教大学。
1938年8月中旬,岭南大学一举迁往香港,借用香港大学的校舍继续授课;农学院则租用屯门蓝地的农场。当时复课生加上来自别校的转读生,岭南大学在港学生人数竟达到广州时期百分之九十之多。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时为校长的李应林率领岭南大学师生辗转逃亡至粤北韶关。在国民政府和美国基金会的协助下,岭南大学最后在曲江大村复校,并将校园命名为岭大村。后来战事日渐蔓延,岭南大学只好由曲江转移往东江梅州。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岭南大学重回广州康乐的校园,李应林承担起复课的任务,完成了艰巨的重建工作。
1948年8月,陈序经接任校长一职,迅即将岭南大学的学术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1952年底,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岭南大学的康乐校园变成了中山大学的校园,原有的课程或科系拼入广州其他院校,曾经是国内著名学府的岭南大学正式解体,结束了六十多年曲折而光辉的教育道路。1988年,值岭南大学百年盛典之际,国家教委宣布批准成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由岭南校友、原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任首任院长。
1966年,岭南中学校董会邀请岭南大学香港同学会及岭南会所联合组成“岭南教育扩展会”,为岭南大学的复校作出了具体的筹备工作。
1987年12月,英国“国家学历颁授委员会”对岭南进行全面评审,高度评价岭南的领导架构、教学质素、行政效益、以及师生的质素。对于岭南多年来进步神速,评审团予以高度评价,并认为岭南的学术水平足以媲美“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的院校。
岭南的学术水平既得到肯定,最后政府接纳建议,于1991年把岭南升格纳入“大学及理工资助委员会”体系,成为本港颁授学位的大专院校之一。岭南为了进一步发展大学教育,于1995年迁入屯门新址,并开办哲学硕士课程。1998年,岭南获得自我评审资格,并于1999年正名为岭南大学。
进入2000年,岭南不断向前迈进,增设博士研究课程,建立持续进修及社区学院,为香港以至邻近地区提供多元化的优质大学教育。
2015年,被《福布斯》评为“亚洲十大顶尖博雅学院”。
2023年3月30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与岭南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及揭牌仪式暨系列研究成果发布会举行,岭南大学文化与创意研究院在前海正式揭牌。
2024年5月2日,岭南大学举行成立数据科学学院的揭牌仪式。同年,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影响力排名”中的“优质教育”方面位列世界第二。
2025年2月18日,香港岭南大学宣布,容纳数十台超算电脑的超算中心“岭南HPC NexT”第一期落成并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