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国聚传媒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杨老师:189 8899 9776
岳老师:185 2946 9690
logo
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师资雄厚
  • 底蕴深厚
  • 中国教育部认可
  • 公立大学
  • 本科 硕士 博士 
    • >
    • >
    • >
    • >
    • >
    • >
    • >
    • >
    • 学校概述
    • 详情介绍
    • 科目专业
    • 留学攻略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成立于1963年,为研究型综合大学,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蹈厉奋发,志在千里。中大师生来自世界各地。我们也有广大的本地和海外校友组织,联繫身在世界各地的中大毕业生。

    中大是香港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大学,本校的宗旨是培育既具专精知识又有处世智慧的人才,本校特色包括灵活学分制、书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并特设通识教育 ,以拓宽学生视野,及培养综合思考能力,使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成为出色的领袖人才,贡献社会。中大的八个学院 提供林林总总的本科 和研究院课程。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项目包罗万象,遍及各个学科。校方又予教员自由为业界提供顾问服务或与之协作之便。在严格的自我要求下,大学的研究一直保持上乘水准,享誉日隆。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选定了三十二个卓越学科领域,集中资源资助本地大学进行研究,其中十一个由中大学者负责。现时中文大学有五间由中国科学技术部批准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能力,完成国家交付的科研重任。在发表研究成果方面,中大的成绩粲然可观。无论在专门领域的学报,还是一般人耳熟能详的期刊,如《自然》、《科学》、《刺针》,都可见中大学人的文章。

    1949年,香港人口暴涨,致使中文授课教育的需求激增,对香港高等教育构成沉重压力;另一方面,亦为香港带来了大批出色的内地学者和教育家。他们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开办不少“难民学校”,讲授专上程度的课程,协助南来及本地青年继续学业。其后中文大学的三所成员书院(新亚书院、崇基学院、联合书院)就是在这一时期孕育出来的。

    新亚书院

    新亚书院成立于1949年,为国学大师钱穆、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等人创办,其教学宗旨在于“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东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

    崇基学院

    崇基学院由前广州岭南大学校长李应林、前上海圣约翰大学校董会主席欧伟国及香港圣公会领袖何明华会督于1951年创办,代表基督教在华发展高等教育传统的延续。

    联合书院

    联合书院由广侨、光夏、华侨、文化及平正会计专科学校五所私立书院合并组成。这五所书院是从广州或邻近地区南移的私立大学,与香港有密切渊源。1957年,联合书院依据香港政府法案成立校董会。联合书院创校董事会主席及首任校长为蒋法贤医生,校本部设在香港坚道一百四十七号,有学生六百多人。

    1957年,新亚、崇基、联合成立“香港中文专上学校协会”,由蒋法贤担任主席,争取政府承认三院颁授学位的资格,为进一步合作奠下基础。

    1958年,港府接纳设立一所中文大学的建议,继于1959年正式宣布资助三所书院,并以它们为新大学的基础书院。

    1961年,香港政府委任大学筹备委员会,以初步筹划大学校址、建设等事宜。

    1962年,由萨塞克斯大学创校校长富尔敦爵士主持、国际学者组成的富尔顿委员会成立,以审定三院的水准,定下新大学的组织架构。

    1963年,香港政府接纳富尔敦委员会的报告书,临时校董会随即成立,关祖尧爵士出任大学校董会主席,李卓敏博士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一任校长。9月15日,立法局通过《香港中文大学条例》。10月17日,大学监督港督柏立基在香港大会堂主持大学成立典礼,三所书院合并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理学院及社会科学院同时成立。至此,从书院到大学这一长达十五年的艰苦历程终告完成,中文和中国文化也终于在香港获得明确地位。

    1964年,中大首次颁授学士学位;订定校训“博文约礼”。

    1965年,开办首项学生交流计划;教育学院成立(1991年升格);校外进修部成立(1994年易名为校外进修学院,2006年起正名为专业进修学院)。

    1966年,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成立(为香港首所研究院)。

    1967年,中国文化研究所成立;颁授第一届硕士学位。

    1969年,大学本部办事处迁入沙田现址。

    1980年,首办博士学位课程。

    1983年,中大校友丘成桐获得国际数学家大会菲尔兹奖,此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1986年,大学全面检讨课程结构,改用学分制,并加强通识教育;逸夫书院成立。

    1995年,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于中文大学成立,成为全港互联网讯息的核心。

    1998年,率全港之先录取内地本科生;酒店管理学院成立(2002年正名为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中医学院成立(2013年由理学院转隶医学院)。

    2005年,开始通过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招收内地本科生。

    2006年,大学制定策略计划,确立今后十年发展方向;选定五个重点资助研究领域;晨兴书院及善衡书院成立。

    2007年,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成立;获国家教育部列入提前录取批次。

    2009年,前校长高锟教授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郑海泉博士出任大学校董会主席;建筑学院成立。

    2012年,配合香港“3+3+4”学制改革,采用四年制本科课程,回归创校一直推行至九十年代中期之学制。

    2014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2015年,成立全港学界首间海量数据(Big Data)决策分析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国学中心正式成立。

    2019年,香港中文大学分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签约,合办本科双学位课程。

    2020年,成立多元共融事务处;推行“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网上学生交流计划。

    2021年,实施《中大策略计划2021-2025》;香港中文大学医院正式营运。

    2022年,查逸超教授出任大学校董会主席;校企合作教育计划——“在学•在职计划”正式启动;成为四所入选英国政府“高潜力人才签证计划”的中国大学之一。

    2023年,香港中文大学60周年校庆;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揭牌;与泰晤士高等教育合办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高峰会;香港中文大学北京中心成立;与故宫博物院签署合作意向书及展览协议;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成立;与北京大学合办“中美高水平大学校长对话”。

    2024年,入选第二批“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名单;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共建香港极地科学创新中心。


    工商管理博士(中文) 【工商管理】
    高级管理人员专业会计硕士(上海校区) 【工商管理】
    高级工商管理硕士 【工商管理】
    高级工商管理硕士中文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硕士MBA 【工商管理】
    资讯科技管理理学硕士 【工商管理】
    管理学硕士 【工商管理】
    金融 MBA 【工商管理】
    人类学硕士 【文化历史】
    中国研究文学硕士 【文化历史】
    中国语言文学硕士 【文化历史】
    文化管理硕士 【文化历史】
    跨文化研究硕士 【文化历史】
    比较与公共历史硕士 【文化历史】
    医学实验室科学硕士 【医学】
    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硕士 【医学】
    中医硕士 【医学】
    中医学理学硕士 【医学】
    心脏病学硕士 【医学】
    临床老年学和临终关怀硕士 【医学】
    内分泌学、糖尿病和代谢硕士 【医学】
    胃肠病学硕士 【医学】
    中风与临床神经科学硕士 【医学】
    护理硕士 【医学】
    肌肉骨骼医学、康复和老年骨科硕士 【医学】
    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硕士 【医学】
    临床药学硕士 【医学】
    公共卫生硕士 【医学】
    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硕士 【医学】
    流卫生服务管理硕士 【医学】
    院前和急救护理硕士 【医学】
    计算机科学硕士 【数字数码】
    电子工程硕士 【数字数码】
    信息工程理学硕士 【数字数码】
    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硕士 【数字数码】
    人工智能理学硕士 【数字数码】
    公共政策硕士 【‌公共政策】
    社会政策硕士 【‌公共政策】
    社会服务管理硕士 【‌公共政策】
    社会工作硕士 【‌公共政策】
    社会工作社会科学硕士 【‌公共政策】
    社会学硕士 【‌公共政策】
    城市设计硕士 【城市规划】
    地理信息科学与智慧城市硕士 【城市规划】
    会计学硕士 【会计学】
    心理学硕士 【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硕士 【心理学】
    专业教育心理学硕士 【心理学】
    学校辅导与咨询硕士 【心理学】
    金融学硕士 【金融学】
    商业分析硕士 【金融学】
    可持续全球商业硕士 【金融学】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生物工程】
    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科学理学硕士 【生物工程】
    生物多样性、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和技术硕士 【生物工程】
    营养学、食品科学与技术硕士 【食品工程】
    法学博士 【法律】
    中国商法法学硕士 【法律】
    普通法法学硕士 【法律】
    能源与环境法法学硕士 【法律】
    国际经济法法学硕士 【法律】
    法学史法学硕士 【法律】
    法学专业证书 【法律】
    建筑学硕士 【土木建筑】
    新媒体硕士 【多媒体】
    广告学硕士 【多媒体】
    语言学硕士 【英文类】
    翻译硕士 【英文类】
    英语硕士(文学研究) 【英文类】
    英语硕士(应用英语语言学) 【英文类】
    专属指导老师
    189 8899 9776 联系在线客服

    课程咨询

    留学咨询

    咨询学费

    189 8899 9776